这是最好的时代五千年来头一遭!
这是最昌明的时世;这是睿智开化的岁月;这是信仰笃诚的年代;这是阳光灿烂的季节;这是欣欣向荣的春天;我们无所不有,我们径直奔向未来——简而言之,这是五千年来中国最好的时代!
为什么敢大言不惭地用上“最”这个字眼?要知道,在历史当中,“最”字因为其表述的极端性往往不被采用,但对于当下的中国,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民而言,本时代无愧于“最”这个字眼。
当我们清晨走进琳琅满目的菜市场,当外卖员每天将外卖准时送达家门口,当高铁穿梭于城市之间——这些再普遍不过的日常背后,藏着一个震撼世界的事实,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养活了近20%的人口,而实现这一奇迹的历程,不过短短几十年。
在五千年的历史上,吃饱穿暖永远是萦绕在每一个小民心头的痛。随便翻翻中国的史书就能发现,那满纸的字,除去“吃人”二字外,还有“大饥”。
中国史书上,“人相食”“大饥”的记载并不少见。西汉末年,小冰河气候加之王莽乱政,带来的大饥荒导致人口减半;三国争霸时人口锐减60%,仅余2300万;明朝末年连续四年大旱,直接引发社会大崩溃,让一个又一个“闯王”李自成出现了。
冯小刚曾拍过一部电影,名为《1942》,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正是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。当饥荒来临,田地颗粒无收,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非但不救济,还要照旧打着抗日的名义征粮征税。上千万的河南人被迫逃出家乡,漫山遍野的灾民,像一股黑色的、缓慢移动的泥石流,从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中溢出。
逃难的灾民们个个衣衫褴褛,骨瘦如柴。一辆手推车上,载着几件破棉絮,一口空锅,和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,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财产。
粮食在那时成为了唯一的硬通货。为了一升小米,花枝可以把自己卖掉;地主家的女儿星星,也从最初手不释卷的清高女学生,到为了一口吃的而心甘情愿被卖入妓院。在饥饿面前,尊严、贞洁、知识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……灾民们全靠着活下去的本能走啊走,期盼着能走到关中平原。但又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到头呢?冻毙于路边的尸首无人掩埋,倒下去的人就像被风吹倒的稻草。
那场饥荒过后,三百万中国人像牲口一样死去了。而今天,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8年丰产,2024年达7.06亿吨,人均占有量接近600公斤,是1976年的两倍。
更关键的是,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1.5%,稻谷和小麦库存超2.8亿吨,足够全国人民什么也不干白吃一年多,即便遭遇外部制裁封锁也丝毫不怕饿肚子。
在全球视角下,中国的民生成就更可以说是独步天下。同样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,2024年仍有2.3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,在全球饥饿指数中排名第110位。其80%的贫困农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仅8.7平方米,这甚至离谱到低于模范牢房的标准,换言之,不如去坐牢。
印度虽然也有孟买、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,可城市贫民窟在高楼大厦下同样蔓延成疾,高楼建设也因安全隐患与规划缺失举步维艰……
或许有人会说,若是和欧美那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呢?中国还能称得上伟大吗?毕竟,欧美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,支撑着他们慵懒、闲适的生活。
事实上,即便和欧美西方国家相比,我们国家也依然不遑多让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西方建成现今的高福利体系社会,靠的是过去两三百年里掠夺全球财富,剥削全球人民,吸血中国人、印第安人、阿拉伯人、非洲黑人。靠着沾满了血的炮管,西方社会才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,而后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,时至今日,他们仍然靠着祖先余荫,用科技和金融两把大刀剥削吸血全世界无产者。
而中国呢?自1949年建国以来,迄今不过七十六载,在这七十六载的时间里,我们用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勤劳与耐劳,吃了不知多少苦,一两代人就走完欧美世界几百年剥削吸血才走完的路。
而且,就像十九世纪的恩格斯所慨叹的那样:“每每讲起大英帝国的辉煌,就连伦敦街头的乞丐也会不自觉的地抬起头”。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大富裕和底层百姓又有何干系呢?
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《雾都孤儿》里就揭示了这荒唐的情况。当帝国的舰队纵横四海,伦敦的博览会展出全球奇珍时,城市的阴影处却挤满了像奥利弗·特威斯特一样的贫儿。昔日的英帝国,多么像今天的美利坚,十二个航母战斗群横行全球,750个海外军事基地全球布武,可是那又怎样?枪击、毒品、私立医院高昂的医疗费每天都夺去无数美国底层贫民的生命。
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,2020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1.4%,约372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美国的贫困问题与种族、阶层固化深度捆绑,且缺乏根本性的干预手段,换言之,看不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美国政府能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之举。
诚然,美国政府会给流浪汉和贫民们发放食品券、提供救助站,但这难以触及贫困的根源——就业、教育和基础设施。古巴革命领袖切·格瓦拉(Che Guevara)曾说:
“我们走后,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,会提高你们的工资,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,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,而是因为我们来过。”
所以,西方的福利社会说到底不过是害怕穷困老百姓造反,所以资本家们不得已让利罢了。
当纽约地铁站口的流浪者蜷缩在暖气格栅上,当巴黎的贫民窟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仅一街之隔,不妨将目光投向中国的贵州山区、大凉山深处。在过去的短短八年里,这里最后一个贫困县摘帽,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告别绝对贫困。
从2012年底到2020年底,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这相当于一个德国、两个西班牙的全国总人口。完成如此规模的人口脱贫,中国用了8年。
相比之下,根据世界银行数据,从1981年到2015年,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减少约3890万人。而中国,在2012年后,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200万人,速度是同期全球水平的数倍。
在当下GDP增速放缓之时,也许有人会抱怨就业难,有人会抱怨房价高,有人会抱怨看病贵……
以上这些也都确确实实是事实,每一份抱怨背后,都是普通人对生活品质再提升的真切期待,也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必须直面的难题,我们无需回避,更不该刻意去淡化。
但即便还有诸多不完美之处,我们也不应该否认,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好的时代,没有之一。毕竟,今天中国的普通百姓,所过的日子甚至要比古代皇帝还好。单说吃的,皇上吃的“满汉全席”恐怕远不及今时今日普通人的日常便捷与营养。
古代帝王虽有“御膳房”专供,食材却受限于季节与地域——寒冬腊月难见新鲜蔬果,南方的荔枝要靠驿马加急,耗银无数还未必新鲜,且烹饪方式单一,没有冷藏设备,不能炒不能炸不能冰。而现代普通人,打开手机就能下单,海南的芒果、智利的车厘子、挪威的三文鱼,用不了多久就能送到餐桌,冰箱可冷藏保鲜,微波炉、烤箱、空气炸锅更是随手用……这固然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,但是也少不了党的努力。
无论如何,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,能做到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,它就证明了这个国家真正把人民放在心尖上,有解决最复杂民生难题的强大决心和执行力。
再者,这个时代之所以能被称作是“最”好的时代,不仅因为我们见证了奇迹,生活在这个奇迹之中,更因为我们正走在创造下一个奇迹的光明大道之上!简而言之,以后会更好。